提問者:維邦地板2014-09-23 00:00
自從頭文字D這部漫畫被拍成電影后,很多人都開是著迷于漂移,著迷于汽車改裝,著迷于對速度的渴求,不知不覺中就被慢慢感染,口頭禪竟也成了有如:推頭、甩尾之類的語言。但說歸說,什么叫推頭?它是怎樣產生的?要理解這些,還是得花點功夫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汽車的轉向不足--推頭。 汽車轉彎會產生一個離心力,當這個離心力小于輪胎與地面的附著力時,車輛就能沿著所期望的轉向角度轉彎。但如果這種離心力大到令輪胎失去抓地力,轉向就會受到影響,令車輛沿著轉彎圓周的切線方向運動。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解釋,其實這就相當于下雨天輪胎沾上的水,當輪胎快速旋轉時,產生很大的離心力,所以雨水的附著力小于離心力,于是就沿切線方向被甩出去。這其實就和產生轉向不足的根源一樣,輪胎因為抓地力不足,車輛會向外側偏離轉彎曲線。 按說所有的車都有可能出現(xiàn)轉向不足,但根據車輛的傳動方式不同,出現(xiàn)轉向不足的程度也不一樣。極限最高的當屬中置后驅車,一般采用這中傳動方式的多為跑車,因為有理想的車身重量分配比例(一般接近或等于50:50),且后輪為驅動輪,前輪的抓地性要好于前輪驅動車型;極限最低的就是我們最常接觸的前置前驅車,原因剛好和前者相反,前置前驅車重心靠前,驅動輪也在前,至于詳細原因,我們下面就做詳細分解。 自從前驅車在上世紀中期被發(fā)明以來,市場占有量就一路高攀。它最大的好處在于:傳動效率高、操縱穩(wěn)定性好,而且對于車內空間的設計來說,前驅車也有很大的優(yōu)勢。有利必有弊由于,前驅車的重心靠前,會使前輪的負擔更重,因為前輪不僅要承擔車體的重量,還要擔負轉向和傳動的任務,這些都會影響到前輪的抓地性能。另外前驅的傳動效率高,但是在加速時有效牽引力會降低,這是因為車輛在加速時,會因為慣性的原因,使重心后移,這樣就使得前輪的下壓力減小,而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下壓力乘以摩擦系數(shù),下壓力減小了,摩擦力自然就跟著變小了。所以前驅車在急加速的時候會比后驅車更加容易打滑。這些都會影響到其過彎的性能。 前驅車過彎時,如果提前踩下剎車后拉起手剎,車輛應該是呈轉向過度的,這就是我們常見的飄移手法的基本原理。因為沒有動力后,車輛是做減速運動,這時重心前移,使前輪能獲得比平時更大的下壓力,所以前輪這時的抓地力非常的大,能牢牢的抓住地面進行轉彎。這樣一來我們反過來理解轉向不足就簡單了,轉向不足是因為前輪沒有足夠的抓地力,當車輛入彎時的速度過快,車輛的慣性是沿著轉彎前的方向,如果沒有一個適當?shù)牧,施加在轉向角度上,車輛的轉彎半徑就會增大。而前驅車的特性恰恰是容易造成這一現(xiàn)象。 前驅車由于本身的操縱性好,不用像后驅車那樣嚴格執(zhí)行50:50的重量分配比,因此大多數(shù)前驅車都會將發(fā)動機重心設計在前軸之前。這樣更有利于拓展車內空間,但帶來的必然結果是重心更加靠前。在日常駕駛的時候,前驅車是拖著車輛前進的,車輛的重心在驅動輪之前,因此雖然前后配重差別較大,前驅車同樣能保證很好的運行軌跡,及時是在濕滑路面上驅動輪出現(xiàn)打滑,前驅車仍然不會出現(xiàn)側滑失控的情況。但一旦進入極限過彎的狀態(tài),這一設計的缺陷就明顯了。在車輛極限過彎的時候,如果要保持運行軌跡,車輪必須要有足夠的抓地力來提供向心力。前驅車的重心分布在前面,在過彎地方時候,大部分的車身重量產生的離心力更多的施加在前輪上,這就要求前輪有足夠的抓地力。而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前輪的抓地力是一定的,那么對于前驅車而言,更大比例的離心力施加在前輪上,導致前輪出現(xiàn)側滑的概率大大增加。而只要前輪失去抓地力,車輛就無法按照預想的運行軌跡運行,而是向圓周以外的軌跡滑動,推頭自然就出現(xiàn)了。 除了上面這個原因,另外前面提到的前驅車的驅動輪容易打滑,而且恰恰是這個承擔轉向的車輪打滑,會大大降低前輪的附著力從而出現(xiàn)側滑。它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最大靜摩擦力大于滑動摩擦力。當車輪與地面沒有發(fā)生相對滑動的時候,此時給前輪提供向心力的是輪胎與地面之間產生的靜摩擦力。而驅動輪一旦由于驅動力過大而打滑,這種摩擦力就變成了滑動摩擦。根據物理學原理,物體之間之所以產生摩擦力是由于物體表面的粗糙,導致一些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小齒之間相互咬合產生的力。當物體之間相對靜止時,這些小齒之間的咬合深度會比較深,從而能夠獲得較大的摩擦力,我們稱之為靜摩擦力。而當物體之間發(fā)生相對滑動的時候,這些小齒就很難保持深度咬合狀態(tài),此時就成為滑動摩擦力,顯然這個力與最大靜摩擦里相比,是小的。不僅如此,當車輪因驅動力過大而打滑的時候,輪胎與地面的發(fā)生的干磨會改變輪胎與地面的摩擦系數(shù),同樣也會降低摩擦力。因此如果動力大的車或者在附著力不夠高的路面彎道急加速時,前輪因驅動力過大打滑,就會使輪胎抓地力銳減,致使出現(xiàn)推頭。 另外由于前驅車的設計一般更多的是出于舒適性和經濟性考慮,發(fā)動機更多的是采用前橫置設計,這樣能更有效的提高傳動效率和拓展空間。但這樣一來,由于橫置的發(fā)動機占用了過多空間,因此前懸的設計就不能很復雜。這本身對于過彎極限就會有影響。前驅車的前輪負擔很重,它既要承擔轉向,又要承擔驅動工作,因此當極限過彎的,它在抓地方面的能力就會顯得弱化了。這些都是導致其容易推頭的原因。推頭的原因我們知道了,那要是真的遇見這種狀況,該怎么處理呢?說實話如果真的發(fā)生嚴重推頭,車輛已經徹底失去控制,是很難有挽救方法的。這時收油剎車都沒太大作用,幾乎只能眼看著車輛失控沖出去撞了。99年舒馬赫在英國銀石賽道把腿撞折了,就是因為速度太快,前輪失去抓地,賽車沿著切線就撞到輪胎墻上了。這可是F1,可以說是世界上操控最好的車了,輪胎是熱熔胎,可想而知他的抓地力有多大。他都能失控了,可想而知咱們的低級別前驅車對速度的把握有多重要了。因此對于開車,我們一定要在極限內去開,千萬不能受到類似頭文字D的蠱惑,去玩所謂的飄移。嚴格意義上說,真正能把飄移完全掌控的人幾乎沒有,所有玩飄移的人更多的是憑感覺,而且真正失控的概率非常大。類似于拓海的技術是不存在的,那只是動畫片里的神話故事。對于前驅車來說,如果入彎速度不是太快,也就是稍稍高出車輛極限一點點,可以通過立刻收腳油的辦法來緩解,由于此時的前輪沒有驅動力,會增加一些附著力,車頭就會迅速轉回來,恢復到原來的轉彎半徑。此時要盡量的避免踩剎車,因為在彎道內前輪是變形的,特別是胎壁比較厚的輪胎。一旦踩下剎車會是前輪的變形加劇,進一步失去抓地力。 對于多數(shù)普通前驅車來說,過彎極限并不是它們的追求,它真正要做到的是舒服的完成你代步任務。那這些車去玩所謂的操控,不僅危害自己,還可能會危及他人。所以如果真的想玩極限,還是拿真正的高性能后驅跑車到賽道上去玩吧。
回答者:yx3318184072016-09-23 00:00
什么意思 轎車大多數(shù)多是前驅 有什么事呢 大多數(shù)車都有esp解決
提問者:xbty2542013-09-04
我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是下壓力這么簡單。,車手控制不好適當?shù)乃俣绒D彎是重要的原因,懸掛問題是一個原因,下壓力調整不好也是一個原因,還有一些原因我們無法得知了,這要請教F1專業(yè)人員了。不過,我認為上述原因中的前者是主要
提問者:syfjza2013-03-05
彎道中前驅車的前輪既要負責專項還要負責輸出動力,尤其外側車輪,這樣就有個互相呈90度夾角的兩個較大的力量,最后形成45度角度的更大的合力,更大的合力導致突破輪胎抓地極限,使車輛向彎倒外側劃去,也就是推頭了,學名叫做轉向不
提問者:gyliubin2013-06-19
輪胎和路面一定的情況下所產生的附著力為恒定值,離心力和驅動力的改變都會引起合力的改變。當合力大于附著力時,輪胎就會沿著合力的方向滑動。如果這個輪胎位于前輪,那么出現(xiàn)的就是轉向不足。如果這個輪胎位于后輪,那么出現(xiàn)的就是轉向
提問者:hsfrnfbfvi2013-08-26
要了解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了解轉向不足和轉向過度產生的原因以及一旦發(fā)生后會引起的后果。 轉向不足,understeering,俗稱推頭。表現(xiàn)為車輛在彎中的實際轉向角度比前輪的轉動角度小,也就是前輪出現(xiàn)了向外側的滑
提問者:清淡如菊abc2013-11-15
我從力學角度給你分析一下:首先我們知道車無論是轉向還是前進,都是通過輪胎與地面的摩擦作用來實現(xiàn)的,那摩擦(摩擦力的大小)的效果與什么有關呢?物理學說與接觸面上的壓力(輪胎所承受的車重)材質的摩擦系數(shù)和粗糙程度以及接觸面面
提問者:wosao201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