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者: 458487487愛 2013-12-02 00:00
淋雨測試箱試驗標準及設備技術規(guī)格: 1、淋雨試驗分為擺管式淋水試驗和噴頭式淋水試驗 2、淋雨試驗適用于航空、汽車、家電、外部照明和信號裝置及汽車燈具外殼防護。 3、淋雨試驗其標準有: GB 4208-2008 GB10485-89 GJB150.8-86 GJB 150.8淋雨試驗標準 。1) 適用范圍及試驗目的 GJB 150.8適用于可能遇到淋雨環(huán)境的軍用設備,不適用于做淋雨腐蝕試驗,也不適用于評定飛機擋風罩除雨器的適應性。 眾所周知,軍用設備無論是處于工作狀態(tài)還是貯存狀態(tài),它們都將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種水的影響,其中受淋雨影響最為常見,有些設備雖然有防雨措施,但還會受到暴露在其上表面的凝結水或泄漏水的影響。 當降雨時,由于雨水的滲透、流動、沖擊和積聚,會對軍用設備及其材料產(chǎn)生各種影響。如暴雨會干擾雷達信號的傳播;大雨滴能侵蝕 高速飛行的飛機和導彈的表面;雨水能滲透到設備內(nèi)部并毀壞其結構和部件。因此,降雨對產(chǎn)品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軍用設備進行淋雨試驗的目的是確定這些設備在淋雨條件下,其外殼防止雨水滲透的能力和遭到淋雨時或之后的工作效能。 它主要用于確定: a. 保護罩或保護殼防止?jié)B雨的有效性; b. 設備在淋雨暴露期間或之后滿足其性能要求的能力; c. 設備由于淋雨造成的物理損壞; d. 雨水排除系統(tǒng)是否有效。 。2) 試驗條件 GJB 150.8的試驗條件是按三種不同的試驗程序,即有風源的淋雨試驗、滴雨試驗和防水性試驗給出的。 a. 有風源的淋雨試驗 主要模擬自然降雨過程中風吹雨的情況。適用于戶外使用且沒有防雨措施的設備,其主要雨量參數(shù)包括: 降雨強度 最小10 cm/h; 雨滴直徑 0.5~4.5 mm; 水平風速 不小于18 m/s; 試驗時間 30 min; 試樣溫度 每30 min淋雨試驗開始時至少比雨水溫度高10℃; 試驗用水 當?shù)厮吹乃? b. 滴雨試驗 主要模擬滴水情況。適用于有防雨措施但暴露在外的上表面可能有凝結水或泄漏水的設備。其主要雨量參數(shù)包括: 雨滴直徑 0.5~4.5 mm; 滴水量 不小于280+30-0 L/m2.h; 試驗時間 15 min c. 防水性試驗 不是模擬自然降雨,而是考核受試設備防水性,為設備的防水性提供一個較高的置信度。適用于大型受試設備,有風源的淋雨試驗不能滿足試驗要求時采用。其主要雨量參數(shù)包括: 雨滴直徑 2~4.5 mm; 噴嘴壓力 不小于375 kPa; 試驗時間 40 min ****************************************************************************************************************************************** GB/T汽車淋雨試驗標準 發(fā)布日期:2012-06-13 10:03:38 淋雨試驗標準在對QC/T4449-19999《保溫汽車、冷藏汽車性能試驗方法》進行修訂時,保留了QC/T4449—19999中實踐證明適合我國情況的部分內(nèi)容。對于整車基本性能的試驗,基本采用了最新版本的國家標準,并將可靠性試驗以故障模式為考核依據(jù),對于廂體專項性能試驗,主要對漏氣倍數(shù)和傳熱系數(shù)及靜態(tài)調(diào)溫等幾項試驗有所改動,以使其更加合理,符合國際規(guī)范。 淋雨試驗標準從實施之日起,同時代替QC/T4449-19999。 本標準的附錄A和附錄B都是標準的附錄。 本標準由國家機械工業(yè)局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鎮(zhèn)江飛馳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濟南考格爾特種汽車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鄒春曦、郜友樂、陳仁奎、張常菁、韓紀銀。 中華人民共和國汽車行業(yè)標準 QC/T 449—2000 保溫車、冷藏車性能試驗方法代替QC/T449—1999 1 .淋雨試驗標準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保溫車、冷藏車的試驗方法。淋雨試驗標準適用于采用定型汽車二類底盤改裝的保溫車和冷藏車(本標準中系指機械制冷式冷藏 車)及保溫半掛車、冷藏半掛車,其它同類車型可參照執(zhí)行。 2.淋雨試驗標準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l496-1979 機動車輛噪聲測量方法 GB l4761-1999 汽車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測試方法 GB 3847-1999 壓燃式發(fā)動機和裝用壓燃式發(fā)動機的車輛排氣可見污染物限值及測試方法 GB/T 12534-1990 汽車道路試驗方法通則 GB/T 12536-1990 汽車滑行試驗方法 GB/T 12538-1990 汽車重心高度測定方法 GB/T 12539-1990 汽車爬陡坡試驗方法 GB/T 12543-1990 汽車加速性能試驗方法 GB/T 12545-1990 汽車燃料消耗量試驗方法 GB/T 12540-1990 汽車最小轉彎直徑測定方法 GB/T 12544-1990 汽車最高車速試驗方法 GB/T 12547-1990 汽車最低穩(wěn)定車速試驗方法 GB/T 12673-1990 汽車主要尺寸測量方法 GB/T 12674-1990 汽車質量(重量)參數(shù)測定方法 GB l2676-1999 汽車制動系統(tǒng)結構、性能和試驗方法 QC/T 252-1998 專用汽車定型試驗規(guī)程 QC/T 450-2000 保溫車、冷藏車技術條件 QC/T 589-1999 廂式汽車產(chǎn)品質量檢驗評定方法 3.淋雨試驗標準試驗條件 保溫車、冷藏車的試驗條件和試驗準備按GB/T12534的規(guī)定。 4試驗方法 保溫車、冷藏車尺寸參數(shù)的測量按GB/T12673的規(guī)定進行。 保溫車、冷藏車重心高度的測定按GB/T12538的規(guī)定進行。 保溫車、冷藏車質量參數(shù)的測定按GB/T12674的規(guī)定進行。 4.4最高車速試驗按GB/T1254 44的規(guī)定進行。 4.5加速性能試驗按GB/T12543的規(guī)定進行。 4.6最低穩(wěn)定車速試驗按GB/T12547的規(guī)定進行。 4.7爬陡坡試驗按GB/T12539的規(guī)定進行。 4.8燃料消耗量試驗按GB/T12545的規(guī)定進行。 4.9滑行試驗按GB/T12536的規(guī)定進行。 4.10保溫車、冷藏車制動試驗GB12676的規(guī)定進行。 4.11保溫車、冷藏車最小轉彎直徑試驗按GB/T12540的規(guī)定進行。 4.12噪聲的測量按GB1496的規(guī)定進行。 4.13汽油車的排放物測量按GB14761的規(guī)定進行;柴油機的排放物測量按GB3847的規(guī)定進 行。 4.14可靠性行駛試驗。 41.42.43. 4.14.1淋雨試驗標準試驗目的 考核車廂和制冷機組、車廂和底盤及其連接的工作可靠性。 4.14.2試驗方法 試驗行駛里程及里程分配QC/T252的規(guī)定進行,試驗時按QC/T589-19 999中5.5的規(guī)定對保 溫車、冷藏車出現(xiàn)的故障進行分類和統(tǒng)計。 4.15淋雨試驗 4.15.1試驗目的 考核車廂及制冷機組電氣控制箱的密封性能。 4.15.2淋雨試驗標準試驗條件 淋雨試驗在專門設置的淋雨室內(nèi)進行。車廂門、制冷機組電氣控制箱門正常關閉,以汽油 機或柴油機驅動的制冷機組必須將其排煙管封堵。 4.15.3試驗方法 淋雨檢驗時,降雨強度為5~7m mm/min,方向與鉛垂成45°角,對車廂及電氣控制箱進行 30min淋雨試驗,試驗后擦干車廂及控制箱外部水,打開門,檢查各處,應無進水和滲漏現(xiàn) 象。 4.16氣密性試驗 4.16.1試驗目的 考核車廂的氣密性能,漏氣量的測量應安排在淋雨試驗之后進行。 4.16.2試驗條件 試驗場所可控制環(huán)境溫度的人工氣候室遮陽和無其它熱源影響的室內(nèi)或同等條件的自然環(huán)境車廂,空載,內(nèi)部清潔,地板排水孔、蒸發(fā)器排水孔預先堵塞,門和通風裝置處于正常關閉狀態(tài) 車廂內(nèi)外壓力差(100±10)Pa感溫元件布置距車廂外頂部中央上方和車廂內(nèi)地板上方0.1m處各設一個測溫點,車廂內(nèi)外溫度 在288~298K范圍內(nèi),每一感溫元件穩(wěn)定在±1.5K內(nèi),各元件間溫差不大于3K大于273K,每一感溫元件穩(wěn)定在±3K內(nèi) 4.16.13試驗儀器 a)溫度計、感溫元件; b)壓差計; c)流量計; d)壓力表; 試驗儀器精度見附錄A(標準的附錄)。 4.16.4試驗方法 淋雨試驗標準用增壓法利用氣源對車廂內(nèi)部加壓,是車廂內(nèi)外壓力差達到規(guī)定要求,并保證供氣穩(wěn)定。 試驗條件建立并穩(wěn)定后,進行空氣流量的測量,每隔5min測量一次,連續(xù)測量次數(shù)不得少于6次。 4.16.15數(shù)據(jù)處理 試驗結果填入附錄B(標準的附錄)表B1,所測流量應換算成標準狀況(273K,1.013× 105Pa)下流量,對容積式流量計采用公式(1)加以修正。對其他流量計也應采用相應的修正方法,將測量結果換算成標準狀況下的流量。 V=(P0T/PT0)V0式中:V——標準狀態(tài)下的漏氣量,m3/h;V0 ——流量計所測量的漏氣量,m3/h; T——標準狀態(tài)下絕對溫度,273K; T0 ——流量測量處空氣的絕對溫度,K; P——標準大氣壓力 1.013×105Pa;P0 ——流量測量處空氣的絕對壓力,Pa。 4.17隔熱性能試驗 4.17.1試驗目的 考核車廂的隔熱性能,應安排在氣密性實驗之后進行。 4.17.2試驗條件 遮陽和無其它熱源影響的室內(nèi)或同等試驗場所可控制環(huán)境溫度的人工氣候室條件的自然環(huán)境氣流速度距車廂外表面0.1m處不大于2m/s車廂空載,內(nèi)部清潔,干燥,地板排水孔和蒸發(fā)器排水孔處于正常使用狀態(tài),門和通風裝置按正常方式關閉。 淋雨試驗標準 感溫元件布置 設在距車廂內(nèi)外表面0.1m處,在車廂內(nèi)外8個頂角和車廂內(nèi)外各4個縱向表面的中心各設一個,內(nèi)外各設12個測點設在距車廂內(nèi)外0.1m處,在車廂內(nèi)外6個面的中心各設一點,內(nèi)外各設有6個測點溫度平均壁溫 293~298K不高于308K車廂內(nèi)外溫差不小于20K 車廂外溫度感溫元件最大差溫不大于2K,平均溫差不大于1.5K 感溫元件溫差不大于3K,平均溫度穩(wěn)定在±1.5內(nèi)車廂內(nèi)溫度 感溫元件最大溫差不大于3K,平均溫差不大于1.5K感溫元件溫差不大于3K,平均溫度穩(wěn)定在±1.5K內(nèi),電功率波動最大加熱功率與最小加熱功率之差不大于最小加熱功率的3% 4.17.3試驗儀器 a)瓦特表; b)溫度計、感溫元件; c)風速計。 試驗儀器精度見附錄A。 4.17.4試驗方法 淋雨試驗標準采用內(nèi)部加熱法,試驗中所有加熱器的工作溫度應盡可能處于最低值,以減少熱幅射的影響。為保證廂內(nèi)溫度符合表2中的要求,可使用一臺或數(shù)臺風扇,其風量以足夠循環(huán)為宜,各個感溫元件均應有熱幅射防護措施。達到試驗條件后穩(wěn)定1h開始測量,每隔15min測量一次,連續(xù)測試時間不少于4h,在整個測試過程中,車廂內(nèi)外溫度及加熱總功率均不得單調(diào)上升或下降。 4.18靜態(tài)調(diào)溫性能試驗 4.18.1試驗目的 測定冷藏車靜態(tài)時在給定外溫èe的條件下保持額定內(nèi)溫èi的功能。 4.18.2試驗條件 試驗分三級,其中第三級試驗只使用于出廠試驗見表3,其中第三級試驗 只使用于出廠試驗。 淋雨試驗標準可控制環(huán)境溫度的人工氣候室無直射陽光及其它熱量影響的室同等條件的自然環(huán)境遮陽無雨的自然環(huán)境。 氣流速度距車廂外表面0.1m處不大于2m/s 車廂空載、新車,門和通風裝置按正常方式關閉,地板排水孔和蒸發(fā)器排水孔處于正常使用狀態(tài) 淋雨試驗標準感溫元件布置 除表2規(guī)定的布置外,另在蒸發(fā)器空氣進出口處各均布 4個; 除表2規(guī)定的布置外,另在蒸發(fā)器空氣進出口處各均布2個車廂內(nèi)外各1個溫度車廂外溫度穩(wěn)定在(303± 0.5)K,感溫元件間溫差不大于2K車廂外溫度可在298~308K范圍內(nèi)任意選定,并穩(wěn)定在±1.5K內(nèi),感溫元件間溫差不大于3K,車廂內(nèi)外溫差不大于3K 車廂外溫度不低于 273K,車廂內(nèi)外溫度不大于5K。 4.18.3試驗儀器 a)瓦特表 b)溫度計、感溫元件; c)風速計。 4.18.4型式檢驗試驗方法 4.18.4.1在測定車廂漏氣量和漏熱率后進行此項試驗; 4.18.4.2淋雨試驗標準在沒有附加熱負荷的情況下,進行制冷試驗,然后加入附加熱負荷,制冷機組繼續(xù)運行。 4.18.4.3制冷機設備的運行應隨內(nèi)溫(溫控器調(diào)定溫度QC/T450-20000中4.3.17的規(guī)定)的波動運行2h以上,然后投入附加加熱器(包括風扇)所產(chǎn)生的附加熱負荷Qa,重新使試驗工況達到平衡和穩(wěn)定,此后繼續(xù)運行2h以上。在上述兩次運行期內(nèi),以不大于15min的間隙測取車廂內(nèi)、外各測點的溫度以及加熱器和風扇所耗功率。 淋雨試驗標準測量參數(shù) 允許最大測量誤差 試驗級別 一 級二 級三 級 表面積 0.5% 1% 1% 空氣壓力 3% 3% 5% 空氣流量 3% 3% 5% 空氣溫度,K 0.25 0.5 1.0 電功率 0.5% 1% 1% 氣流速度 3% 3% 5%
回答者:melina1112016-12-02 00:00
就像是“先有蛋,還是現(xiàn)有雞?”,討論這個問題并沒有太多現(xiàn)實的意義,但我想電動車和充電站之間一定是一種相輔相成,互促共生的關系。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領域投入的加大,充電站的建設也日漸被提上日程。 在本月初,我們電動車
提問者: gwJN17ET 2014-10-23
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一屆汽車碰撞試驗及碰撞防護分技術委員會(SAC/TC114/SC33,以下簡稱汽車碰撞分委會)經(jīng)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復,于2014年12月22日正式成立(標委辦綜合函[2014]239號文),
提問者: taniso 2016-04-15
標準簡介: GB 11553-1989 汽車正面碰撞時對燃油泄漏的規(guī)定 環(huán)境GB GB11553-1989 本標準規(guī)定了防止因汽車碰撞而導致燃油泄漏的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本標準適用于轎車,不超過9座的客車也可參照執(zhí)行。標
提問者: 匿名人士80671 2013-05-25
隨著世界汽車工業(yè)的高度發(fā)展,由燃油汽車尾氣引起的大氣污染也隨之增加。為了消除污染,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各國政府都在積極推動電動道路車輛的發(fā)展,相關企業(yè)也都在積極開展電動道路車輛的開發(fā)、研制和生產(chǎn),這就促進了電動道路車
提問者: weiy0730129 2013-02-06
標準、法規(guī)為市場開路 2005年,美國旅居車生產(chǎn)商NORTHSTAR公司總裁雷克斯·威利在考察中國旅居車市場后曾表示:“只要解決好旅居車發(fā)展所必須的配套法規(guī)、設施以及相應的行業(yè)標準,中國旅居車市場前途光明。
提問者: ozbf1909 2013-04-12
2010年1月1日起,《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輕便摩托車通用技術條件》實施。40公斤以上、時速20公里以上的電動車,將劃入機動車范疇。執(zhí)行新標準后,那些擁有電動自行車的人們,首先需要先去考駕照,然后去交管部門進行牌照申請,否則
提問者: xia792410s 2013-07-17